「端午節就要到了,怎麼讓孩子們了解傳統節日,從中愛上並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自豪感?」近來,長沙市博才小學2010班的班主任譚佳欣教師環繞這個問題考慮了好久,她想以傳統節日為關鍵,給學生們上一堂好看、好玩又常識豐厚的思政課。
「聲動湖湘芳華向上」,當譚教師看到「郵政杯」湖南日報朗讀者主題活動走進學校的新聞時,她心中的問題有了答案。黨報,有黨的權威聲音,有滿滿的正能量,是孩子們了解家園、認識社會的重要窗口,如果能把黨報與這堂端午節的傳統文明課相結合,一定會反常精彩!
為此,譚教師聯系上了湖南日報朗讀者組委會。組委會馬上舉動,並聯合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,決議以讓學生「讀黨報、學黨報、用黨報」為出發點,積極探究黨報進講堂的新形式,在博才小學開展「文明傳承發展,新時代少年勇爭先」主題活動。
6月15日下午2點半,活動在博才小學的慧書房舉辦。2010班的同學們端坐在書香四溢的書房裏,譚佳欣教師以文天祥的《端午即事》開場,通過詩詞猜一猜小遊戲,引導孩子們讀詩,並體味詩詞中的端午節。
「現在,同學們都了解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,那麼,有誰能完整地給咱們講講端午節的來歷與風俗嗎?」面臨教師的提問,孩子們紛紛搖起了小腦袋。譚教師微微一笑,給咱們放了一段新華社「中小學德育學堂」視頻《端午節與屈原》,視頻淺顯易懂的講解,讓孩子們學習到了許多端午節的常識。
「本來粽子的來歷是這樣的,今後每次吃粽子我都會想到屈原。」謝坤鋼同學說。
嚴澤霖同學也恍然大悟道:「每年農歷五月,我看到很多人家的門上都會插上艾草,現在我才明白那是用來防毒蟲的!」孩子們很快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視頻中的常識點結合起來。
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、插艾掛菖,還有喝雄黃酒、賽龍舟等風俗,全國各地都在為端午節做準備呢。古人雲,讀萬卷書行萬裏路,現在,咱們能夠從新聞中了解時事、增加才智,讓咱們從速去看看吧。」譚教師緊接著翻開新湖南客戶端APP,給同學們展示了來自廈門、廣州等地端午節賽龍舟新聞,千年的龍舟民俗文明精華,深深吸引了孩子們,極大地喚起了他們的文明自信。
為了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,課上,譚教師還準備了材料,讓咱們著手製造艾草小花束,從勞作中領會節日的氣氛,感受中華傳統文明的傳承和意義。
課後,每個孩子都意猶未盡。殷藝航同學說:「當教師講到賽龍舟時,我不由想到有一次爸爸、媽媽帶我去看賽龍舟比賽,那熱烈的局面看得我熱血沸騰。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賽龍舟的背後還有這麼豐厚的故事,也不知道本來全國各地都會舉辦這樣的活動。今日的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,回家後我要給爸爸、媽媽也講一講。」
博才小學副校長王茜旁聽了這堂課,她高度評價道:「博才小學一向致力於培育「博貫六藝、才通八德」的學子,不僅要讓孩子們學到常識,還要培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。而黨報擔負著「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」的神聖任務,今日,黨報這樣走進咱們的講堂,就把立德樹人的工作落到了實處、走到了深處,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從講堂中收獲到常識、感受到高興,並厚植了愛國之情,太令我驚喜了。」
「黨報走進學校的方法有很多種,咱們期望以傳統節日這樣的小切斷,讓學生才智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,並繼承、弘揚優異的傳統文明,提高涵養、涵養情懷,將來生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。」湖南日報朗讀者活動項目負責人王兵表明,黨報進講堂的腳步不會中止,這樣的探究仍將繼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