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伊始,袁勇為孩子們播放了一段關于人生與愿望的小視頻。“人類是為活出心中的愿望而生。”“‘有點’是致命的,假如你只是‘有點’想做到某事,那你想要的結果對你來說,也只是‘有點’的程度。”……
小視頻里“金句”頻出,也讓孩子們感觸頗多。“我覺得咱們不管做什么事,都要勇敢邁出第一步。”“我覺得咱們應該勇敢地捉住愿望,不要讓愿望被置疑掩蓋。”“咱們首先要有愿望,然后為愿望奮斗。”……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觀后感。
喚醒自我開掘潛能
當天參加講座的都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,即將成為初中生的他們很想知道,初中和小學有什么不同?該如何更好地規劃初中日子?“身份、要求、時間、心態的變化;從認知框架到才能框架……”袁勇從多個方面向孩子們展示了能夠預見的初中日子。
“預見方能遇見”,這是袁勇當天講座的主題,旨在根據活躍心理品質培育的初中生生計規劃。在袁勇看來,很多孩子小學期間的學習、日子等大多由爸爸媽媽組織,但進入初中以后則需求孩子更多的自主性,尤其是學習方面,需求從“要我學”轉向“我要學”。但這并不是一個簡略的進程,需求孩子及早知道自己,了解自己的性格、愛好等,喚醒自我才能更好地開掘潛能。
愿更多孩子學會生計規劃
什么是生計規劃?生計規劃便是個人對自己未來開展作出自動的、自覺的計劃與規劃,并根據變化而作出相應調整。曾經由于生計規劃教育的缺失,導致部分高中生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專業方針不明確,志愿填寫沒有自己的主意,而是盲目地跟從社會的熱門,結果大學畢業后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,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四年時間,乃至還有學生因此自我否定。
《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》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生計開展指導 ,在袁勇看來,生計規劃還能夠前移,孩子越早了解自己,將來的專業匹配度就越好。袁勇也希望經過自己的講座,能帶著更多孩子學習生計規劃,并學會生計規劃。
|